雪域探矿者
2025-01-13 10:48:53 来源:本站

由于工作原因,我每年都要去西藏一两趟。那里有我的同事——长年累月扎根在雪域高原的地质工作者们。

记得2024年9月22日,天还未亮,我们工作组一行4人便从拉萨城区驱车出发。天高云淡,海拔在不知不觉中抬升。突然,大脑“咯噔”一下——我感觉这是缺氧的前奏。一看地图才知道,我们的越野车经过大半天的行驶,已经到了海拔4810米的那曲市班戈县。

班戈县位于那曲西北,因境内的湖泊班戈错而得名。由于群山隔断印度洋潮湿空气的进入,这里昼夜温差大,气候变化无常,年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。此处的地下矿藏较为丰富,主要矿种有硼砂、砂金、锡、铬、铁、铅、锌等。近年来,我们单位承接了西藏班戈县班戈错、革吉县扎仓茶卡等大型盐湖液体矿勘查项目,在盐湖浅藏卤水勘查方面,解决众多实施和技术难题,取得了突破。

班戈错盐湖勘查项目部距离县城还有70多公里。当车辆穿过无人区时,有的人会觉得苦不堪言,我们却觉得能够饱览沿途奇景已是幸运至极。听说工作组要来,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地质专家李兴和王治颖开着皮卡车,早早就在路边等着。

西藏因地势高、紫外线强,把“高原红”抹在了每一位地质工作者的脸上。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,同时也可以造就一个人。这是我见到李兴和王治颖时最直观的感受。

这里的风特别大,经常卷着沙子跑。昼夜温差也大,有时白天气温在二十几摄氏度,到了晚上就变成了零下三十几摄氏度。在项目部集装箱改造的房间里,火炉全天24小时不断地燃烧着。

人迹罕至的班戈错盐湖,在这无边无际的荒野里,让探矿者尽赏山川河流壮美的同时,也体会到了环境的艰苦与不易。我问李兴和王治颖:“苦不苦?”李兴说:“肯定苦,但这里有矿,有矿就有我们的事业,干地质工作就不能嫌苦。”王治颖也说:“天天有那么多事情要做,根本轮不到考虑这个问题。苦不是我们焦虑的问题,比苦更重要的是要出成绩、要有价值、要有作为。”

李兴(右一)等班戈错勘查项目工作人员前往盐湖进行卤水取样。由于盐湖是浅滩沼泽,他们只能借助轮胎行进。康素敏 摄

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雪域探矿者,他们的言语虽然朴实,思想却很崇高。“地质人,没有吃不了的苦!”这是大家对地质工作者的评价。

“身体上的疲惫算不上什么苦,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考验。”李兴在和我聊天时说道,“选择了地质工作,基本上是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。哪怕第二天是假期,有任务也一样要跋山涉水。从年初出队至今,还没回过一次家。苦了累了,有时就特别想跟自己最亲近的人说说话……”

王治颖向我们工作组介绍道:“高原的天像小孩的脸一样,说变就变。头顶上一会儿是大太阳,热得只剩一件汗衫;一会儿是风雨,穿上羽绒服还冷得直发抖;一会儿又是冰雹,劈头盖脸地直接砸下来。”

李兴和王治颖在高原从事地质工作多年,以他们为代表的地质工作者们,将青春书写在了雪域高原上。

当我们快要离开项目部的时候,小杨从车上取出她一路都舍不得吃的雪米饼,塞到了李兴手里,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我们最亲爱的队友。

(作者单位:四川省矿产资源勘查集团有限公司)


名人访谈

热门新闻

版权声明 | 组织机构 | 联系我们 | 关于我们 | 人员查询
共建联办单位: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  法律服务:国史教育法律咨询服务中心.  法律支持:大明川中华法系论坛组委会
.Copyright@2024 北京今日头闻传媒中心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京)字第29831号
工信部京ICP备2024086589号-2  京公网安备11010202010969
投稿邮箱:jinritw@163.com   监督电话:13911237791